当前位置:首页 > 广发宏观:为什么不同行业对景气度感受不同? >

广发宏观:为什么不同行业对景气度感受不同?

来源 嚎天动地网
2025-01-07 18:24:26

宏观(完) 责任编辑:康云凯

同行同业对

广发宏观:为什么不同行业对景气度感受不同?

原标题:景气诺奖获得者仅次于美国,日本近年拿奖到手软有何秘诀?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3日获得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第四位日本人获此殊荣9月28日下午,度感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学术委员会成立仪式暨2015中国智库年度发展报告、度感中国智库索引系统发布会在光明日报社举办。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宏观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党组书记魏礼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同行同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冯俊,同行同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主任任天佑,中央党校原副校长张伯里,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副院长蔡昉等33人受聘担任中心首批学术委员。首批学术委员均为国内各类代表性智库、业对智库管理部门、研究机构主要负责人及权威专家。

教育部社科司司长张东刚、景气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副主任操晓理出席会议。度感来自部分国家高端智库及各类智库的代表150余人参加会议。其中智库对公共决策的影响力,宏观是智库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

通过内部材料或送阅件影响决策,同行同是实现智库影响决策的重要形式,因此决策者的批示又成为评价智库影响力的指标。如何看待决策者批示,业对一些人认为这是“唯马首是瞻”,缺乏“独立性”。这个问题或者是对于智库的定位认识模糊,景气或者是对于智库与党政决策者关系认识上存在扭曲,有意把智库与决策者对立了起来。批示率问题实际上是智库发挥作用途径以及发挥作用机制的问题,度感是智库沟通渠道建设的问题。

首先智库工作要影响决策,智库成果要报送给决策者。决策者了解不了解,批示不批示就是一个标志。

广发宏观:为什么不同行业对景气度感受不同?

如果不送给决策者,你的意见再完美,如不能影响决策者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批示是对决策的直接影响,研究报告送达到决策者手上了。智库成果直接送达决策者,相比公开出版物、发表文章影响决策者的程序大为简化,所以应该重视批示率。当然一项研究报告能不能成为政策,是有很多环节的。

政策的形成一般来说不是一篇报告的功劳,那是很多人智慧的结晶,是很多方面影响的结果。但是,作为智库人要有多种形式积极地参与到公共决策里去,亦包括参加研讨会、论坛、各级决策者召开的座谈会等,有机会直接给决策者交流的渠道,都应认真地抓住。同时决策者应该重视与智库的沟通,重视智库成果,给予认真的回应。3 积极探索智库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讲话,肯定了近年来智库建设的成绩,也指出了智库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要求“智库建设要把重点放在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上”。

同时还指出,有的智库研究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问题,有的存在重形式传播、轻内容创新问题,还有的流于搭台子、请名人、办论坛等形式主义的做法。习总书记的讲话再次体现了党中央对智库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也是对智库建设的鞭策。

广发宏观:为什么不同行业对景气度感受不同?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智库治理问题分为宏观问题和微观问题,智库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建设,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因此,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促进我国智库改革创新发展。

3.1 在智库治理中,首先要重视智库宏观治理3.1.1 决策机构要充分使用好各类智库,形成智库联合体在公共决策过程中,发挥各类智库专长,主动协调、组织各类智库开展相关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使决策方案具有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前瞻性,否则,决策咨询方案是不完整的。智库联盟、智库共同体是一种很好的智库组织形式,这一点在于不要关起门来自己研究智库,一定要开放地研究智库,这种形式政府可以用,单个智库也能够用。3.1.2 要在宏观上做好智库布局根据决策需要合理促进不同功能、不同专长智库建设,既有经济研究,又有民生研究,还有国防研究等各个方面智库。而在一个省里,则有对省内发达地区研究,也有对省内落后地区研究等不同类型智库,这是智库管理的组织结构问题。3.1.3 智库选题非常重要应加强决策层对智库选题指导,选题要广泛征求意见,突破部门区域利益,可使智库研究与决策更好地对接上。从宏观管理上做好智库研究选题十分重要和必要。

笔者曾带队专门去调研韩国智库,韩国把原国家部委隶属的23家智库整合在一起,智库的研究题目是从青瓦台到各专业智库几个来回地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复讨论才确定下来的,这样的话就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够解决实际问题。3.1.4 智库课题研究组织方面建议从宏观层面上对各级各类智库资源,从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上进行有效组合和创新管理,注重选题上和研究上统筹协调,集中力量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像政府工作报告撰写一样,从相关部门、单位抽调专家,组成专门课题组集中写作,是一种有效保障质量的组织方式。

现实中,由于各智库单位内部分工和人力资源数量限制,难以组成高质量的课题组,使不少研究报告多是研究个体户的成果而不是团队成果,因此严重影响智库成果质量。要使智库能开展战略性、综合性、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的重大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提出专业化、建设性、切实管用的政策建议,应注重使用国家专题课题组这一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集中力量办大事。

3.1.5 政府购买智库服务问题要尽快建立政府购买智库服务的具体法规,这个问题不容拖延,需要大家一起呼吁,包括省里管理智库建设的部门,决策部门委托课题时,一定要投入产出平衡,这样才有利于真正帮助智库解决经费问题,所以,要尽快建立政府购买智库服务的法规。在对社会智库规范和引导健康发展中,还要着重给其提供研究成果报送的渠道和参与平台。

3.2 智库微观治理问题3.2.1 智库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一是建立人才留住机制和流动机制。过去人才竞争中一个基本的思路是要吸引人,要留住人。现在,在“互联网+”信息化时代,对于人才的管理要有一个开放的理念,要改变传统观念,建立留住机制和流动机制,每一个智库不可能把天下英才都调进来。例如,以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曾参与讨论三峡水库建设问题,但也不可能调来所有的水利专家。

所以说,智库人才问题,要把留住机制和流动机制结合起来。二是在智库人才大数据库构建中,要注意形成完备的智库人才结构,包括多类型人才与复合型人才、理论研究与对策研究人才、策略研究与战略研究人才、智库管理专家与研究人员等。

要着力打造智库高端人才团队,面向海内外选拔智库高端人才,实行动态管理。从中分领域遴选首席专家、岗位专家。

以首席专家为核心,以岗位专家为骨干,以储备人才为辅助。三是对智库人才素质要求,作为智库人要忠诚党、国家和民族,树立使命感、责任感和共产党人的担当精神,要发扬中国士大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道德使命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要熟悉国情民情、具有专业化素养。3.2.2 创新智库课题研究的组织方式处理好自研究和组织研究的关系,官方智库与民间智库的关系,要注重搭建好政策研究平台,要注意发挥已经有影响力的智库平台和渠道功能,比如人大重阳、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利用这些渠道把其他智库或者专家的重要决策咨询成果呈送给决策层,做智库的智库,这是很重要的。处理好团队研究与学者研究关系,注重学者设置议程、引导辩论、设计政策,更重视团队合作,尤其特别鼓励自主选题。依据笔者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这么多年的研究经历来看,自己研究工作取得比较明显咨询成效的,大都是自主选题,比如“选择和确定地理信息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增加微型企业类别研究”等,得到国务院领导的重视,对相关领域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所以应该大力鼓励研究人员开展自主选题研究。3.2.3 促进官方智库转型发展,是当前智库建设的重要任务当前,大力促进占有主体地位的官方智库转型发展,应是一项重点任务。

此前,大多数官方智库功能单一、研究领域单一、研究视野封闭偏窄、研究组织形式单一、管理方式僵化、研究内容和研究机构碎片化,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单一,还有决策重视不够等,这些都迫切需要加快转型发展,以适应中央的要求。官方智库包括一些高端智库,4.15智库建设重要批示之后,有些智库作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是还有许多智库是做花样文章,没有深入研究并自觉遵循智库建设和管理规律,在智库转型发展工作上,力度不够。

在智库建设中,研究工作缺乏切实议题,缺乏科学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缺乏多方案比较,大体上还是按照有些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老一套管理办法按部就班进行智库建设,这样很难有高质量的智库创新成果。因此,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和竞争机制,鞭策和激励现有官方智库首先推进内部转型发展,尤其不要陷入要编制要经费的小天地里去。